科普 CTO (community take over) meme、1% 理論,以及有效的 CTO 案例 Bonk 上的 meme 是建設型的,有生命力的,並且也有點回到 meme 最原初的樣子。現在 Bonk 上 fomo 的幣大部分都是 CTO 社區幣,這也是 meme 中一個非常強運營、強注意力需求的品類。CTO,community takes over,意思是 dev 賣完了自己的所有籌碼後,有社區成員認為這個幣的 IP 或文化有發展潛力,所以接管了該代幣的運營 letsBONK @bonk_fun 在 2025 年 6 月 4 日起就開始引導社區進行有效的 CTO 並提供資助。然而對於普通人來說,要去 CTO 一個標的是非常困難的,對我來說,每天衝的幾百 k 的幣太多了,我更喜歡多頭下注、翻倍出本,如果要去 CTO 絕對是費時費力不值得的。誰問我我肯定都會第一時間闢謠「不 c,哥」 但是我也樂於參與 Bonk 上有活躍社區的 CTO 代幣,因為這些幣給人看見了 meme 最初的樣子。好玩,有趣,有意思,我就買點 👉 1% 理論 對普通人來說,不想 CTO 參與社區的話,我去年年底提出過一個觀點,那就是「1% 理論」:在任何一個幣中無論市值,純粹的財務投資不應持有超過 1% 的籌碼,普通人超過太多就會影響籌碼結構使得這個幣的上漲不夠健康。如果極度看好,買超過 1%,就得對得起自己的籌碼,比如發力做 CTO 大部分 CTO 的幣最後都死了,我也並沒有那麼看好一些沒有有效 CTO 的幣,所以我不可能去帶頭 CTO 一個幣,因為不是所有幣都值得我去CTO,我有我自己的學業和生活要忙 👉 有效 CTO 做對了什麼? 據我觀察,以往中文社區內有效 CTO 並達到一定高度的案例有 $ACT @Shoggoth_SOL $LUCE 。這些項目做對了哪些事: - 堅持去佈道、raid 衝推(這是最基礎的) - 讓更多人加入社區,組織社區活動,並製作能夠便捷替換頭像的工具和網站 - 解決流動性和上所問題(這些項目上線了一二線的交易所) 因此我也 respect @19ys_GGboy @0xNoNo_1 @btc_798 這些本來每天都 p 的 p 小將能轉型建設把節奏慢下來建設社區,這對他們來說會改變他們的打法,讓他們賺得更少,但是從 $旺柴 來看,一個中文幣能在這個行情到達 15m 已經是超過我的預期了 平時我認為一些大戶一買一個不吱聲,很不健康,所以我自己買了的時候,我就一定會儘量讓這個幣、這個社區、這個 IP 獲得一些曝光,但我不會違反我的交易紀律,也不會去 CTO,社區最終能不能做得起來靠得絕非一個人的力量,不然這根本就不叫 CTO,叫名人幣 國人總是羞於展示自己的倉位,只要 cx 了一定會有人說你是割韭菜,低市值的說你底部買滿了才喊,高市值的說你是要喊人接盤。只要看到一個 ca,是什麼 IP 有什麼角度?不管,這就是垃圾。看看老外呢?Bonkguy @theunipcs 一個個評論,拿著 USELESS 的人很安心。在他佈道 #USELESS 的時候 USELESS 一度跌到 2m,他也沒有放棄 寶可夢卡是貔貅,一直漲,圈外的人也看不懂。如果某個賽道的生命週期是頑強的,那麼任何人看不懂都不會影響他的發展。儘管我對 pump 發幣之後的 meme 市場會有點悲觀( blur 作為前車之鑑),但 meme 似乎也不完全一樣,meme本身的壽命遠比 NFT 要長,也經歷了時間的考驗 bonk 二聖 @theunipcs @SolportTom 的思路和規劃也是非常清晰的,堅持以小博大玩 meme,並且我也看好 BONK 以及 BONK 上的小市值 meme
查看原文
4.68萬
91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