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行情中,我聚焦在 AI + Crypto 領域

有讀者留言問:如果再來新東西,一般都是考慮哪些因素? 段永平的投資問答錄也買了,覺得很好。 NFT也屬於文化和傳播,有什麼書可以推薦?

如果再來新東西,我首先還是看自己對這個新東西是不是感興趣。 如果不感興趣,我不會太關注它,如果感興趣我才會投入精力。

我在前天的文章中再次強調每個投資者一定要找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就是這個道理。 只有找到自己的興趣才會有主動的願望去鑽研、去發現屬於自己的機會。

每個人因為背景不同、資源不同、經歷不同,感興趣的領域會千差萬別,重要的是哪一款適合自己。

我在NFT投資經歷中寫過,當我發現NFT的苗頭時,中文領域的很多KOL都還沉迷於DeFi挖礦中。 我對DeFi的興趣明顯不如NFT,所以我很快便轉向了NFT。 但那一批玩家中有很多都從挖礦中獲得了極其豐厚的收入。 他們抓住了DeFi的機遇,我碰到了NFT的運氣,各得其所都不錯。

隨著加密生態越來越龐雜,我相信未來它衍生出來的細分領域一定會越來越多,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把所有的領域都弄懂、弄通。 所以我認為越往後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越重要。 一個人不需要也不可能抓住所有的機會,只要抓住一個或者兩個自己精通的機會就足夠了。

另外如果有多個感興趣的領域,可以更進一步地嘗試思考一下這些領域中哪個相對而言更有廣闊的前景、更大的潛力,爭取從中找到最有潛力的領域。

比如在這一輪行情中,我最看好AI + Crypto,我相信這兩個領域的結合會擦出驚豔的火花,所以去年和今年我的主要精力基本上都在這個細分領域。

不過無論是在哪個領域探索,都會消耗相當的時間、精力和財力,而這些探索很有可能全部都失敗---這本來就是前沿探索中必然包含的巨大風險。 所以最後還是叮囑一句,在探索新領域之前,一定要配置好自己的壓艙石:比特幣+乙太坊,這是最重要的安全墊。

段永平的投資問答錄以及相關的其它書籍(比如巴菲特芒格的書)都是很好的書,但是書裡面不少內容會因為讀者閱歷不同而感受不同,從而導致收穫不同。

至少對於我而言,如果不是因為早期犯過一大堆錯誤是不可能對書裡面所講的內容產生共鳴的。 所以這些書我覺得以後可以經常看看、經常翻翻。 經歷越多會越看越有感受。

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引用了段永平對巴菲特減持蘋果的看法。 最近,段永平還有另一個俏皮話也在網上被很多人引用:

段永平說:蘋果的財報有什麼好看的?

這個俏皮話被很多人用來點評茅臺和騰訊的二季度財報。

當我看到這句話後腦海裡馬上產生了一個類似的想法:比特幣和乙太坊有什麼好看的?

事後,我想了想,如果沒有這些年在加密生態的經歷和這些年對比特幣、乙太坊的學習,我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

所以在配置好安全墊后大膽地在投資領域進行各種嘗試也是非常重要的。

經歷不夠,即便看到了金玉良言也接不住,看不到其中的精華。

關於NFT,好像市面上相關的書不多,至少我沒有看過任何一本專門寫NFT的書。 我覺得更好的方法可能還是在網上多看、多讀、多學習。

查看原文
4,360
0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