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長期關注區塊鏈和加密資產的老韭菜和投資人,這幾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區塊鏈不是玩票,它正一步步成為新金融基礎設施的底層邏輯。” 最近我看完這份由 #A16Z 提交給美國SEC的意見書,說實話,看完之後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從市場實操出發、推動監管現代化的一步棋。我給大家拆解一下幾個重點,簡單來講講為何 #RWA 在未來金融領域具有巨大變革。 🌐 區塊鏈就像當年的互聯網,要幹掉“老表格” 就像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看新聞、發郵件的方式,區塊鏈也要重新定義“資產的登記和流轉方式”。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現在一隻股票從交易到交割,中間可能要經過經紀商、清算所、過戶代理商……各種中介和流程,費時又費錢。而如果這只股票是“鏈上代幣化”的,打個比方,它就像你微信裡的一個紅包——一鍵打款,一鍵到賬,幾乎沒有中間人,效率、透明度、安全性,全方位升級。 💰 穩定幣、代幣化證券,都是這一波技術紅利的“第一站” 你現在看到什麼 #USDC、#DAI,其實都屬於“代幣化資產”的一部分。未來,股票、債券、基金這些傳統資產,也都會變成鏈上的“可編程資產”,24小時不打烊,還可以跨境一鍵轉賬。 黑石、花旗、摩根大通這些大機構,早就開始佈局了。而SEC也意識到:老一套法律框架,管不住、也攔不住新技術的車輪。 📜 問題在哪?法規太老了,就像用黑白電視看4K電影 比如SEC的規則裡有這麼一條:必須保留紙質或電子版的客戶交易記錄和轉賬信息。問題是,現在鏈上所有操作都已經可審計、可追蹤,記錄天生就在鏈上,你還要人手建表?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又比如,有的規則規定基金份額不能以高於資產淨值的價格售賣。這原本是為了防止欺詐。但到了鏈上,你完全可以用代碼實現“動態、自動、無中介”的定價機制。法規如果不更新,反倒成了技術落地的“攔路虎”。 📈 對投資人來說,代幣化的好處是“實打實的” ✅交易更快:過去T+2才能交割,現在可能是T+0 ✅風險更低:原子結算機制,能讓交易“只成一整筆,要麼全成,要麼不成” ✅流動性更強:24/7的交易時間,二級市場打開了更多機會 ✅更透明:所有權、交易記錄、規則執行都在鏈上,不用怕篡改 換句話說,金融系統的摩擦在被削平,效率在飆升,信任成本在下降,這是一場系統性進化。 📣 文章中對SEC提了幾點關鍵建議,我覺得特別到位: 1️⃣別讓技術被老規則“卡脖子”:比如應該承認鏈上記錄等於合法合規的記錄,不用再“鏈上+鏈下”重複搞。 2️⃣給代幣化基金二級交易放條活路:別因為“定價規則”太死,導致鏈上的基金份額不能自由交易。 3️⃣明確聯邦監管的主導地位:防止每個州都整一套不同的“加密牌照”,搞得項目不敢落地。 4️⃣讓經紀商能放心參與加密資產業務:明確淨資本、風險扣減、質押處理這些操作怎麼做,不然沒人敢動。 5️⃣鼓勵創新,但保護投資者底線不能動搖:這點很關鍵,監管放開不等於放任,合法合規始終是基本盤。 🔮 我的判斷:現在是 #RWA 金融革命的“基礎建設階段”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鏈上證券市場的地基正在打。從資產數字化、交易自動化、監管規則現代化,到基礎設施機構上鏈——這些事如果不做好,未來“鏈上資本市場”根本起不來。 而這次的迴應,態度非常專業、理性、明確。我甚至覺得,它給SEC交了一份“技術路線圖”——告訴你怎麼走,怎麼改,怎麼才不會一刀切,也不會錯過創新紅利。 展望未來,我們不能再把區塊鏈看成是“炒幣的工具”了,它正在重塑證券和金融的運行底層。這份建議書就是想讓SEC“睜開眼睛”,別被過去幾十年的系統給綁死了。現代化金融基礎設施,必須有現代化的監管邏輯來配套。我們這些長期投資人看到這份迴應,真的很振奮。因為它說明:真正懂行的人,正在往正確的方向推動這場革命。🧐十分期待 #RWA 帶來宏偉變革!
目前的淨資本規則並不是為加密貨幣而設計的。 經紀商需要針對代幣化市場未來的監管指導。 從質押獎勵到交易結算,我們 @a16zcrypto 提出了現代化的原則,以保護資本市場的安全。 請參閱 🧵 中的部落格文章
查看原文
1.75萬
58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