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ro 遭 51% 攻擊後,Qubic 社區把壓力轉向 Dogecoin?
作者:CoinW研究院
近期,AI公鏈Qubic在「有用工作證明(uPoW)」機制的驅動下,短時間內重組了Monero區塊,導致60個區塊被孤立。 儘管此次攻擊是否構成嚴格意義上的51%攻擊仍存有爭議,但其對市場的衝擊已超越技術層面。 網路完整性的不確定性迫使交易所採取風控措施,門羅幣價格亦隨之承壓。 此次攻擊事件揭示了PoW機制下的安全預算在外部激勵作用下可能被穿透,從而暴露出算力集中與安全邊界的結構性脆弱。
更值得關注的是,Qubic 社區的後續投票將市值超350億美元的Dogecoin列為潛在攻擊目標。 這種動向不僅加深了市場的擔憂,也使外部對激勵算力分佈與網路完整性之間關係的討論再度升溫。 算力的可遷移性與安全預算的邊界正在被重新檢驗,在此背景下,下文CoinW研究院將對此事件進行更深層次的剖析。
一.Qubic的“51% 攻擊”,是行銷敘事還是技術威脅
1.1.uPoW 機制如何突破傳統安全預算
在標準PoW架構中,算力穩定性的基石是鏈內安全預算,即區塊獎勵與手續費形成的激勵閉環。 以 Monero為例,目前網路已進入尾部排放模式,每區塊獎勵固定為 0.6 XMR,平均每兩分鐘出塊一次,全網每日出塊約 720 個,總安全預算(約等於礦工區塊補貼*XMR市價)約 110,367美元/天,這也是攻擊者持續控制多數算力所必須負擔的經濟下限。
Qubic 引入有用工作證明(uPoW)突破了這一傳統限制。 不同於單純依賴區塊獎勵的模式,Qubic 在給予礦工 QUBIC 出塊獎勵的同時,還將算力導向 Monero 挖礦,並把這部分獎勵兌換成 USDT,用於在公開市場回購並銷毀 QUBIC。 這種情況下,礦工不僅能直接獲得 QUBIC 區塊補貼,還能通過回購銷毀所帶來的通縮效應獲得間接收益,從而形成比單獨挖 XMR 更高的綜合回報。 這使Qubic在短期內迅速調動了大量算力,並導致六個區塊重組與近 60個孤塊的異常現象。 實際上,早在今年6月份,Qubic就開始對Monero和Tari進行挖礦,並把獎勵都會兌換成 USDT,用於回購QUBIC代幣,然後銷毀。 據Qubic官方披露,此種挖礦機制,比單獨挖XMR和Tari的利潤高出50%以上。
Source:qubic.org
1.2.Qubic 51% 攻擊可信度存疑
儘管Qubic稱已對Monero實現了“51% 攻擊”,但這一表述遭到社區質疑。 根據研究機構 RIAT的公開數據,其峰值算力僅約 2.6 GH/s,而同期 Monero 全網算力在 6.25 GH/s 左右。 換言之,Qubic 的算力佔比不到 42%,與真正意義上的51%攻擊存在顯著差距。 進一步的數據也佐證了這一判斷,CoinWarz數據顯示,事發當天,Monero 全網曾達到 6.77 GH/s 的峰值; 而MiningPoolStats當日監測值為約 5.21 GH/s。 這進一步說明Qubic的算力峰值屬瞬時波動,並非穩態控制。 據MiningPoolStats數據,目前Qubic礦池的算力約為每秒2.16GH/s,算力佔比為35.3%。 數據差異表明其控制能力存在不穩定性,且缺乏持續性認定。
Source:miningpoolstats
儘管多數控制存疑,Monero的網路安全也並未受到實際性的影響,但Qubic的算力擾動在短期內衝擊了市場。 Kraken因網路完整性風險暫停 XMR入金,在恢復後將確認門檻提高至 720 區塊,並保留再次暫停的權利。 這表明即便非真正的 51% 攻擊,只要計算操控存在可能,交易安全鏈條就會提前承壓,流動性與信心同步受到挑戰。
二. Dogecoin成為下一個潛在攻擊目標
2.1 Dogecoin成為下一個潛在的攻擊物件
Monero之後,Qubic又將Dogecoin作為下一個潛在的攻擊目標。 近日,Qubic 的社區發起了一次新的投票,決定下一步可能發動 51% 攻擊的目標。 最終結果顯示,Dogecoin獲得超過300張投票,明顯高於 Kaspa 與 Zcash 等候選物件。 此次投票引發了市場的關注,它意味著Qubic的攻擊焦點已經從隱私幣 Monero,轉移到了一個市值更高、用戶基礎更廣的主流 Meme幣。
Qubic之所以受到市場關注,在於它在 Monero 攻擊中展示了新型經濟激勵模型。 這並非傳統意義上駭客行為,而是藉助經濟誘因來“租用”算力,從而重塑 PoW 的安全假設。 目前這一模式有可能被投射到 Dogecoin,也放大了市場的不安。 比較有趣的是,Qubic社區在投票後又稱對 Dogecoin是進行挖礦而非“攻擊”。 從目前 Qubic 官方的表態來看,社區普遍將此次事件解讀為帶有行銷意味的操作,而非單純的技術性攻擊。
Source:@_Qubic_
2.2.Qubic攻擊Dogecoin 能否實現
需要注意的是,Qubic對Monero也是採用先挖礦,后“攻擊”的方式。 因此,社區猜測Qubic或許未來也會對Dogecoin進行“攻擊”。 它能否實現呢? 要理解風險,需要先審視 Dogecoin 的算力規模。 據CoinWarz 數據,目前Dogecoin全網算力約為 2.69 PH/s,歷史高點曾達 7.68 PH/s,這顯示出礦工在硬體與電力方面的投入規模。 按照網路機制,Dogecoin 平均每分鐘出塊一次,每塊固定獎勵 10,000 DOGE,因此全網每天新增供給約1,440萬枚 DOGE; 以當前價格約 0.21 美元計算,Dogecoin每日安全預算約為 300 萬美元。 相比之下,Monero 在尾部排放階段每日新增僅 432 枚 XMR,對應的安全預算約11萬美元,遠低於 Dogecoin。 這一差距表明,在相同條件下,若Qubic企圖對Dogecoin發起 51% 攻擊,攻擊 Dogecoin 在資金與技術門檻上要遠高於 Monero。
Source:coinwarz
Qubic的策略並非直接投入龐大資金,而是通過補貼模式吸引算力臨時遷移。 如果短期內足夠多的礦工被 QUBIC 激勵離開其他鏈而轉向 Dogecoin,仍可能對出塊穩定性造成衝擊。 即便無法真正實現「雙花」 也可能導致區塊延遲增加、孤塊率上升,從而干擾網路正常運行。 也可以理解為,Qubic的攻擊不一定要“成功”,只要製造混亂就足以打擊市場信心。
三. 從Qubic事件看AI 算力下PoW的新博弈
3.1.礦工的流動性與忠誠困境
傳統的PoW共識依賴於算力即安全的邏輯,即算力越高,攻擊網路的成本越大,形成穩固的護城河。 然而,Qubic事件暴露了新的現實,算力並非長期鎖定在某一條鏈上,而是一種可以快速轉移、租用甚至投機的資源。 當算力具備高度流動性時,它的屬性更像資本市場中的流動資金,隨時會湧向收益更高的領域。
這種算力流動性直接改變了礦工與網路之間的關係。 過去礦工的激勵主要來自區塊獎勵和手續費,與鏈之間形成了長期綁定。 而在Qubic模式下,礦工的收益來源被重新定義。 這讓礦工逐漸轉變為算力套利者,而不是某條鏈的長期守護者。
更深遠的影響在於PoW網路的安全性將不再取決於算力規模本身,而是取決於算力的穩定性。 一旦算力能夠隨時被更高出價者買走,網路的攻擊成本就不再是靜態的絕對數,而是與外部市場的波動高度相關。 結果是,PoW 不再是牢固的安全基石,而變成了受制於外部市場動態的臨時防禦,安全邊界可能隨時被突破。
3.2.AI 算力時代下PoW的新博弈
在AI 算力需求持續高漲的背景下,PoW 網路的安全性被重新定義。 傳統模式下,算力只在鏈內迴圈,安全預算完全依賴區塊獎勵與手續費。 而Qubic模式下,證明瞭算力也可以被引導到鏈外。 對礦工而言,算力會自然流向彙報最高的市場。 這意味著 PoW 的安全預算不再是鏈內的靜態成本,而是與全球算力市場挂鉤,甚至可能在 AI 算力價格飆升時出現安全閃崩。
這種環境下,PoW 很可能只是 AI 公鏈短期的過渡方案。 單純依靠 PoW 維繫安全的模式,在長期算力外流的背景下難以維持。 未來或有更多類似項目轉向PoS或混合共識機制。 是否能夠平穩完成共識機制的遷移,或將成為判斷 AI+PoW 公鏈長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與此同時,外部安全綁定正成為PoW 與 AI 結合公鏈更具可行性的路徑。 比如通過安全租賃市場,類似 EigenLayer 的再質押機制,將乙太坊的質押資本外包給 AI 公鏈使用,為其提供更穩定、抗攻擊的安全預算。 這種方式下,它不再依賴自有算力規模,而是通過綁定成熟網路的長期安全來對沖算力流動性風險,這可能成為 AI 公鏈突破 PoW 局限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