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鯨要拋售比特幣?美國大而美法案對市場又有何影響?
文章來源:話李話外
最近幾天市場的行情似乎還是少了一些情緒上的熱度,比特幣繼續在高位區間震盪,整體走勢看起來相對比較平穩,大部分的人(資金)可能還是繼續在觀望或正在等待某些重要的消息,而群裡夥伴們的日常討論主要也是集中在一些熱點新聞話題:
(1)休眠 14 年的 BTC 遠古巨鯨甦醒
我簡單看了下,這條消息最早應該是來自 Lookonchain 發佈的一條推文,大意是一位擁有至少 8 萬枚 BTC 的比特幣持有者在沉寂了 14 年後開始甦醒,並陸續轉移了其持有的比特幣。如下圖所示。
隨後,這條消息開始在各大加密媒體和自媒體平臺加速傳播,接著就是人們的各種猜測,比如:有人說這位遠古巨鯨是 2011 年的一名獨立礦工、有人說是一名服刑期滿後出獄的中國籍人士、也有人說這是超級主力在測試市場的反應……
至於這 8 萬個比特幣到底是誰的,此時突然選擇甦醒到底意欲何為,是針對市場的潛在巨大拋壓呢?還是說僅是超級主力的一次測試?這些我們暫時還無法知曉,不過從這兩天比特幣的價格走勢來看,資金似乎也並沒有因為這個事情出現任何搶跑的跡象。
我對這種消息倒是看的比較平淡,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通過 Arkham 等鏈上數據工具去實時監控一下那些比特幣地址的轉移動向。
既然談到了巨鯨,那麼我們順便也來看看比特幣不同級別鯨魚的整體動態吧:
通過觀察鏈上數據來看,Shark鯊魚錢包(即持有 100–1K BTC 的錢包)仍在積極增持,而Whale鯨魚錢包(即持有 1K-10K BTC 的錢包)和Humpback座頭鯨錢包(即持有 >10K BTC 的錢包)最近一年整體上處於拋售趨勢。如下圖所示。
通過這個數據我們可以進一步做個猜測,最近一年開始比特幣似乎正在進入一個結構性的資金重新分配過程,早期的巨鯨開始退出,而一些機構/基金等中型玩家開始接棒並逐步建倉。我倒是認為,中長期看巨鯨拋售也並不一定是壞事,比特幣變得更加分散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巨鯨對價格的操縱風險,也就是說,短期看,巨鯨的拋售可能會對階段性行情價格帶來壓制,但只要中型玩家能夠持續完成吸籌,那麼中長期來講,行情依然是值得繼續期待的。只是在這場人類財富遷移的遊戲中,最終受傷更多的可能會是Crab螃蟹(即持有 1–10 BTC 的錢包)或Shrimp蝦米(即持有 <1 BTC 的錢包)。
(2)美國眾議院投票通過「大而美」法案
在上個月的文章中,我們重點提到過兩個法案,分別是《The GENIUS Act》(全稱為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即引導並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可以簡稱為穩定幣法案,有些人也直接稱之為天才法案)和《The CLARITY Act》(全稱為 Crypto Legal Accountability, Regulation, and Transparency for Innovation in Technology Act,即加密技術法律責任、監管與透明創新法案),這兩個都是與加密市場比較密切相關的法案,前者是規範和合法化穩定幣行業的重要法案,後者將制定明確的規則將數字資產歸類為商品或證券。
而現在通過的這個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雖然看著與加密市場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作為美國的財政法案,它的通過意味著(特朗普政府)將要繼續開啟更激進的財政擴張計劃。
這個我們可以分兩個角度來看:短期而言,大而美法案帶來的一系列相關措施一定程度上肯定會起到提升就業、刺激消費、振興股市等效果。但長期而言,也可能會帶來債務失衡的風險、導致法幣的持續貶值。
不過這些法案綜合來看,似乎對像比特幣這樣的稀缺性資產反而是屬於長期利好的,也會進一步增強比特幣數字黃金的屬性。
(3)FTX 賠償計劃不包括中國用戶?
關於 FTX 賠償這件事情,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談論和跟蹤過數次了,本來很多人等了很久終於可以拿到賠償也算一件比較值得期待的事情,但這兩天又有消息傳出:包括中國在內的 49 個司法管轄區的債權人可能會失去索賠權,這些地區債權人的索賠資金佔總資金的 5% ,約價值 8.25 億美元(以 165 億美元總賠付資產計算),其中 82% 屬於中國債權人,索賠資產價值約 6.765 億美元。
2022 年 FTX 崩盤的記憶估計很多人還歷歷在目,經過 3 年多的漫長等待後,說好的破產清算最終換來的可能是一次被“合法洗劫”,而那些被排除在法律體系之外的中國用戶則申訴無門,目前似乎也只能通過特殊方式(比如將債權轉讓在中國境外擁有的實體、以中國境外的受託人或其他實體的名義轉讓債權)再次嘗試拿到應有的賠償,這件事情確實比較悲劇。
比交易虧錢更難受的事情是,自己的錢就那麼被別人赤裸裸地拿走了,而自己對此還無能為力。
總之吧,這個市場總是會有各種能夠引起人們眼球的新聞,市場似乎並不會讓我們太寂寞,每當行情比較無聊的時候,往往就能夠看到一些諸如上面這些很有趣的消息突然被爆出來。但對於市場接下來的整體行情走勢,我們還是保持上一篇文章中的主要觀點(猜測)不變,雖然接下來還有很多不確定性的因素存在,但:假如劇本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很有可能繼續會在第三季度(或推遲到第四季度)看到比特幣突破新的歷史高位。
還是那句話,如果你看重的是長期的機會,只要根據自己的交易計劃繼續積累更多比特幣即可。而如果你看重的是短期的機會,現在依然是繼續關注和尋找那些穩健項目的階段性時機,完全沒必要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消耗在各種新聞報道上面,並給自己帶來額外的 FUD。
那麼,如何才能夠更好更快地去發現階段性的機會呢?
比如很多人每天都會關注 K 線,但估計大部分人也僅僅是盯著 K 線上面的價格看而已,如果我們能夠藉助 K 線發現一些價格先行和滯後反應,那麼就可以快速識別出一些潛在的 Alpha 機會。
我們之前在公眾號小號(話李話外DAO)裡面也簡單梳理過一些 K 線方面的基礎知識,比如突破結構、均線金叉、MACD、RSI、量價共振等等,這裡我們就不再贅述了,對這方面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回看歷史文章。
但這裡我們需要額外提醒的是,要注意自己使用的時間週期(小時線、日線、周線),同時要識別一下代幣的交易量/交易深度,尤其是那些小幣種或者土狗幣種的 K 線其實參考意義並不大(狗莊想怎麼畫就怎麼畫、毫無底線的那種)。
(2)基於數據層面
從本輪週期開始,想直接通過山寨幣賺到可觀收益已經是一件相對從前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這個領域每天有上萬種新幣推出,流動性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要分散,再加上最近開始又流行股票上鏈(代幣化美股),雖然鏈上股票目前也可以帶來一些新的流動性和關注度,但同時也會進一步稀釋現有流動性。
但只要市場的波動屬性還在,敘事炒作還能夠持續玩下去,那麼,我們藉助一些相應的工具去研究和追蹤數據,並藉此來發現一些可能的機會依然是有效的途徑或方式。
關於數據工具方面,之前我們在「話李話外工具箱」裡面已經收錄了不少,而且在去年(2024)的電子書《區塊鏈方法論》中我們已經分享過一些,這裡我們簡單回憶幾個:
比如 Dexu,這是一個基於鏈上和社交分析的數據平臺,裡面提供了諸如熱門敘事排名、敘事價格表現、行業分析、項目分析、市場信號等一系列的數據。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我們可以發現,最近 7 天增長最快的 3 個敘事分別是 L1、Crypto Stocks 和 Sweet-spot,其中 L1 價格表現排名前三的項目分別是 PLUME、CELO 和 ETH,Sweet-spot 價格表現排名前三的項目分別是 PENGU、AAVE 和 HYPE。而這個看起來也是比較符合近期市場表現的,因為最近 Crypto Stocks 概念的炒作比較火爆,而 L1 承載了技術融合,Sweet‑spot 承載了生態落地,這些都是此類項目價格表現不錯的支撐和被炒作原因之一。
關於 Crypto Stocks 的事情,這裡我們再多談論一下吧。現在很多人把 Crypto Stocks 看作是對加密市場的一大利空,因為會導致現有流動性的分流,這點理論上肯定是對的,我們上文也有提到。但我倒是認為,Crypto Stocks 對於加密行業的發展而言是屬於歷史性的,我們沒必要因為這個事情的出現就去看衰整個加密行業,需要給它一定的時間去實踐。而且對於 Crypto Stocks 而言,相較於傳統股票市場其實還是有一些有趣之處的,諸如:
- 人們可以通過 Robinhood 等平臺投資 OpenAI 和 SpaceX 等未上市私營公司,這個事情以前散戶投資者是很難做到的(雖然目前參與這種形式並不代表真正的股東權益)。
- 如果後面相關的 Crypto Stocks 能夠在 DeFi 中無許可地進行使用,這個事情的想象力其實也是很大的。
目前,全球股票市值約 122 萬億美元(來自 WFE 的報告數據),而 Crypto Stocks 的市場規模僅為 4.25 億美元,如下圖所示。
我們不妨來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直接使用諸如 Pendle 這樣的協議押注美國公司的未來股息,或者使用諸如 AAVE 這樣的協議抵押鏈上的股票進行借貸,甚至在傳統股票市場休市的時候還可以繼續在鏈上交易股票,而且與傳統股票交易相比較,鏈上交易可以做到費用更低、交易體驗更好、資金利用率更高,這看起來難道不是很有趣的事情嗎!當然,Crypto Stocks 接下來面臨的還有監管的問題,不過隨著(主要是美國方面)針對加密行業的監管和相關法案的推進,這個事情未來肯定也會有相應的解決方案,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再比如 Artemis,這是一個綜合性的鏈上數據分析平臺,裡面提供了包括不同鏈的數據對比、不同協議的數據對比、各鏈的穩定幣數據、各鏈的開發者活躍情況、鏈上資金流入流出對比等各種維度的數據分析。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我們可以發現,最近 7 天資金淨流入最多的三條鏈分別是 Ethereum、Polygon 和 Unichain。Ethereum 方面可能主要是基於近期 RWA 話題熱度的炒作(目前大量 RWA 項目都是基於 Ethereum 構建的)、同時也可能與 ETH ETF 質押的預期有關。而 Polygon 更多可能是得益於近期 Crypto Stocks 概念的火爆。至於 Unichain,UNI 作為比較典型的 Sweet-spot,最近也可能受到了一些資金的追捧。
由於篇幅有限,這裡我們就簡單列舉 Dexu 和 Artemis 兩個數據工具,更多的鏈上工具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直接通過我們之前整理的「話李話外工具箱」進行查看。另外,除了我們上面列舉的基於技術層面、基於數據層面外,你還可以基於宏觀層面、基於消息層面等各種維度去進行輔助判斷,這些都是需要根據自己的資金體量、投資週期計劃、個人風險偏好進行進行選擇的。
當然,上面的舉例也並不是說,我們只要基於一些維度看到過去或近期的某些數據表現,就去直接盲目地買入相關的項目代幣,使用數據等維度工具的主要目的其實是幫助我們識別出那些比較值得進一步研究的敘事及項目,畢竟現在加密領域的敘事(賽道)已經超過 200 個,我們不可能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都去研究,而數據等維度工具是用來幫我們做方向性取捨的。
在這種方向性取捨的基礎之上,如果我們想投資某個或某幾個項目,還需要繼續配合一定的角度觀察,包括該項目的代幣經濟學怎麼樣(比如代幣的分配、代幣的效用、近期有沒有大額解鎖等)、社區活躍度怎麼樣、產品體驗怎麼樣、產品數據表現怎麼樣(比如Fees/TVL/Revenue等)……簡言之就是要去研究一下你自己最關心的方面,DYOR,只有在符合了你的偏好以後再去考慮投資的事情。
且上面這些也都是基本層面的研究,市場中的價格表現因素往往又是由多方面綜合決定的,尤其是在一個明顯的上漲大趨勢中,價格走勢似乎是不怎麼看項目基本面的,情緒和資金的炒作就可以直接讓一個代幣(MemeCoin為代表)起飛,但長遠而言,投資那些具有良好基本面的項目肯定會比投資那些土狗項目要穩妥的多,尤其是在市場環境整體比較嚴峻的條件之下,具有良好基本面的代幣至少拿著會相對舒服一些。
不過在選擇這種事情上面,我們的建議還是不變的:新人應該先做加法再做減法,而老人應該直接做減法,因為學習是一個由多到少的過程,大部分人的投資歷程也是如此。在掌握了必要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在實際的交易執行過程中,我們其實根本不需要建立太複雜的交易系統或交易策略,更不需要去參與過多項目的交易,而是應該學會給自己做減法,只要找到或形成最適合自己的幾個核心指標,然後保持一定的耐心,基本就可以領先這個領域裡面 90% 以上的普通投資者了。
今天就聊這些吧,正文中涉及到的圖片/數據引用來源已經補充到了話李話外 Notion 裡面,以上內容只是個人角度觀點及分析,僅作為學習記錄和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